2017年10月31日上午,教育部汉语能力测试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谭汝为教授应邀莅临四川文理学院于莲湖校区学术报告厅B厅为文传学子带来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的主题为“语言与文化漫说”。威尼斯vns08866登录副院长加晓昕教授主持本场讲座,文传学院汪成慧教授等教师出席讲座,学院2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谭汝为教授提出文化是人类生存特有的方式这个观点,引出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载体。他认为语言不仅体现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还代表民族文化思维和文化价值的创造,更蕴藏着民族文化的内涵。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表现,语言变化和文化变化二者其实是一对互为因果的共变关系。接着谭教授分别从姓名文化、称谓文化、菜名文化、俗语文化、骈偶文化、谐音文化、谜语文化、象征文化这八个方面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谭教授首先介绍中国姓名文化和称谓文化,中国人历来重视自己的姓名,人名具有传承民俗文化的作用。古今人名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上古时代,利用天干地支取名形成习尚;西汉时期,人们更希望延年益寿,取名多“去病”、“延年”等词;魏晋南北朝时期骈体盛行,单名后加“之”如“王羲之”;唐宋时期人名呈现复古、尊老形态;1948年以来,名字则是政治的晴雨表,受政治因素影响明显;改革开放时期,人名则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中国人崇尚“礼”,“称谓文化”礼仪是社会道德的重要标准,谭教授特别提醒同学们使用敬称和谦称时不能使用你、我、他。之后谭教授讲到中国菜名有其独特的文化形式,中华菜名修辞讲究化俗为雅,并引用台湾著名修辞学家沈谦教授的“中华文化两样绝活——美食和美辞”来解释菜名文化的魅力。
随后,谭教授指出汉语和俗语都应结合文化因素进行阐述,通过语源和修辞构词方式进行剖析。汉文化崇尚对称平衡,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文学形式——对联,即骈偶文化在词汇上的体现,如析字对联。关于谐音文化,利用谐音双关为文学人物命名,如《红楼梦》中贾府四千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个名字的首字组合在一起便是“原应叹息”的谐音,同时也暗示了人物命运。最后谭汝为教授希望同学们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领会到学习语言必须与文化相结合,因为只有结合文化的语言学习才是丰富、多元的,才能更好地提高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
讲座结束,文传学院副院长加晓昕教授总结发言:“谭教授是一个实在、智慧、善思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懂得我们是自然的人、了解我们是社会的人、发现智慧和有趣的人。”最后,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对谭汝为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撰稿人:周雪梅 审稿:彭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