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至16日,姜约老师应邀参加由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承办的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年会,并在分组论坛上作题为《二元共生: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的功利性与审美性》的主题报告。
姜约老师在报告中指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至今流传在宣汉县土家族聚居地及其相邻地区,是一种在薅草、薅秧等生产活动中表演的田间艺术。在表演过程中,一方面,和任何一种传统艺术不同,甚至也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其他审美、娱乐活动不同,薅草锣鼓具有非常明确的功利目的和督促提高劳动功效的实用功能;另一方面,其功利目的和实用功能又不是通过直接刺激劳动者的物质身体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诉诸劳动者的审美感官,使之进入审美状态,来激发他们持续的生命活力,进而达到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因此,可以说,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表演是一种使传统美学观念中水火不容的功利追求与审美愉悦达到二元共生、和谐统一的艺术实践活动。
姜约老师的学术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撰稿:刁振杰 审稿:彭金祥